亚洲另类色区欧美日韩图片,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,亚洲中文无码av,加勒比中文字幕无码不卡

   廣告位 > 推薦閱讀 > 正文


餐飲小館復工 城市在煙火氣中復蘇

來源:四川日報    時間:2020-03-13 10:28:32    編輯:謝川霞


老西門干海椒抄手的餡料獨特。(門店供圖)

位于成都西門的曉友燒賣店,三天來接到的訂單。
 
  鬧鐘還沒響,曾孃就醒了。一看表,還不到7點,比預計時間早了一個小時。吃飽了早飯,她趕忙來到店里。
 
  曾孃經營著一個面館,在成都西三環清波社區的一處巷子里。附近有十多個住宅小區,不少人都嘗過她做的特色生椒牛肉面。受到疫情影響,面館年前停業后,便遲遲未開。到社區申領健康證,備案,做好店面消毒,3月9日,面館終于恢復營業,曾孃特意選了一件紅色的外套穿上,“圖個吉利。”

?
位于成都西門的曉友燒賣店,老吳正在給客人準備咔餅。

老西門干海椒抄手。(門店供圖)
 
  在成都的大街小巷,犄角旮旯,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小餐館。有的是粉面館,有的是抄手店,有的是深夜路邊的燒烤攤……它們寄托著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生計和夢想,撫慰著人們的味蕾,是一座城市留給人們最直觀的味道。
 
  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,在成都街頭,一家又一家小餐館陸續開業,街角、路邊,鍋里、蒸籠里都冒著熱氣,城市也在這生活的煙火氣里漸漸復蘇。
 
  復工第一天
 
  打開門鎖,擦去桌上的灰塵,新鮮的蔬菜塞滿冰箱,一家又一家小餐館陸續開業,迎接著農歷新年后的第一批客人。
 
  6年前,王華和妻子謝召容從樂山犍為來到成都,憑著當地學的燒烤手藝在成都西門開了一家燒烤店。從早上10點忙到第二天凌晨二三點,雖然辛苦,但整條街生意數他們家最好。王華說:“趁著年輕多掙點,給在老家讀中學的娃娃攢點錢,以后用得著。”


成都西門的曉友燒賣店,樂山咔餅剛剛出爐。
 
  由于疫情影響,燒烤店關門了一個月,3月5日,是農歷新年后燒烤店恢復營業的第一天。
 
  王華走進店,感到有些陌生。客人多的時候,他總是覺得店里又擠又吵。有時候上菜得側著身,生怕沾著油料的烤串蹭到誰的漂亮衣服上。如今,這里空蕩蕩的。桌子都碼得很整齊,椅子倒摞在桌子上面,服務員暫時還沒有回來。200多平方米的店,大聲說話時都有回音。
 
  王華來到后廚,檢查水龍頭、燃氣灶。年前他已經把新鮮蔬菜、肉帶走了,只剩下一些保質期長的調味料,現在他們需要重新準備。消毒酒精、口罩、洗手液等防護用品是按照社區規定早就備好了的。
 

3月11日下午5點,到了晚飯時間,陳記餛飩大王用餐的顧客多了起來。蘇老板引導他們錯開落座,保持適當距離。
 

成都市青羊區蜀清路,8成餐飲小館都已開門營業。
 
  上午10點,謝召容到附近的機投菜市場采購。開店第一天只接外賣,預計訂單不會多,她計劃每樣先采買一點兒,看看情況。豬肉最近漲價了,有些菜機投菜市場沒有,為了買到更新鮮、便宜、種類齊全的食材,她又騎著電瓶車跑了兩家菜市場。
 
  下午2點,謝召容一手拎著一大袋菜回到店里。王華正在給店里消毒。他給謝召容和自己分別測了體溫,“36.3攝氏度,36.1攝氏度,正常。”轉身登記在社區發來的登記簿上。“每天早晚至少兩次,前來點餐的客人和外賣小哥也要登記。”王華說:“為了自己和大家的安全,不能怕麻煩。”
 
  洗菜、切菜、穿串,分類擺盤,裝進冰箱,兩大罐秘制的花椒和辣椒備齊,下午4點,一切準備就緒。王華打開美團外賣,準備接單。
 
  與王華一街之隔,來自福建的蘇老板一家也正準備開業。他們在成都經營陳記餛飩大王,已經是5年的老店。與四川的餛飩相比,陳記餛飩口味更加清淡,湯汁鮮美,是福建風味的典型代表。


每天下午4點,沒有顧客的時候,曾孃都會按照社區規定給店里消毒。

3月11日下午,成都青羊區蜀清路,一名顧客測量體溫并登記后購買小吃。
 
  四五十個碗拿出來全部清洗一遍,廚房的抽油煙機不好用了,蘇老板從隔壁借了一架梯子,買了個新的換上。常年采購的菜場送來了蘇老板訂的貨——兩袋大米,十斤肉餡和一些青菜,當天他們就正式恢復營業。
 
  訂單一天比一天多
 
  來自天南海北的風味在小巷里悄悄升騰,讓無法出門的人們得到味蕾的慰藉。隨著訂單一天比一天多,不少餐館的業務已經恢復至三四成,大致實現收支平衡。情況遠比預想的要好。
 
  餛飩大王開業了,附近的居民聞訊陸續來光顧,有的點上一份餛飩,有的打包一份揚州炒飯,蘇老板說,預計5公斤一袋的米2天就能賣完。情況遠比他想象的好。
 
  曾孃的紅外套果然給她帶來了好運,開業第一天上午,就有好幾個客人光顧。
 
  這邊,王華卻有點緊張。兩天前,他曾跟隔壁的大唐記花椒魚老板聯系過,對方暫時不開門。“主要還是擔心沒有客人,水電氣費、新鮮菜肉,都是成本。”王華決定試一試,經營了6年,他積累了不少老顧客。
 
  1小時,2小時,3小時過去了……手機還沒響,王華變得有些焦躁。一會兒出去,一會兒又進來。但凡有路人經過,往店里多瞟兩眼,他都趕忙上前招呼,介紹新鮮的五花肉烤串兒。謝召容給他倒了一杯水,勸他莫要著急。
 
  到了8點,“叮”的一聲,手機震動——“您有一單新的訂單。”
 
  “來嘍,來嘍。”王華一邊招呼謝召容,一邊開火,五花肉10串,牛肉10串,土豆、藕片、木耳……不一會兒,后廚就飄來噴香的味道。
 
  半小時后,又來了一單。一直等到半夜2點,夫妻倆才關門睡覺。當天,他們共接了3單,收入近200元。“情況比預想的要好點,雖然跟平時不能比,但能填補點房租。”王華跟謝召容說,“房東計劃給我們免兩個月房租,明天肯定比今天多,一天要比一天好。”
 
  半個月來,來自天南海北的不少地方特色餐館也陸續恢復營業。
 
  欒福德的哈爾濱餃子店開在成都市青羊區雙新南路,恢復營業后,不少老顧客紛紛趕來“解饞”。欒福德說,北方水餃吃的是餡兒和面皮的筋道,鐘水餃吃的是蘸料,各有各的風味。他賣的水餃,用熬制了兩三個小時的骨湯代替油,吃起來香而不膩。再配上一碗面湯,腸胃里立刻傳來溫暖的飽足感。
 
  同樣在這條路,老西門干海椒抄手是不少美食APP和自媒體公號推薦的美食榜單的“常駐嘉賓”。店面很小,連后廚、雜物間一起只有30多平方米。品類只一樣——抄手。在成都,大大小小的街巷,幾乎條條路上都能找到賣抄手的,這家小店卻闖出了名堂,成為本地和外地人爭相打卡的“網紅店”。
 
  開業半個多月以來,老西門干海椒抄手的客人在陸續恢復。3月8日,老板之一馬凱宇買了10斤肉,包了700多個抄手都賣完了,目前營業額已經恢復三四成。店里擺著5張對坐的小方桌加一條長桌,滿座14人左右,現在馬凱宇把堂食客人控制在5人以內,并且引導顧客隔桌就座,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。有時中午吃飯的人多,他會建議顧客打包帶走,或者自己送餐上門。
 
  溫暖客人的胃和心
 
  來餐館吃飯的客人中有70多歲的老人,有3歲的小孩,有堅守在防疫崗位的醫生、民警。這里不僅有“美味”的故事,更有很多“有趣味”、有“人情味”的故事不斷發生。
 
  老西門干海椒抄手好吃,自然有它的“秘籍”——獨特配方的餡料和蘸料。“你以為抄手里面都是豬肉?沒那么簡單!”馬凱宇說,為了使抄手的肉餡香而不膩,吃起來嫩滑有嚼勁,每一個抄手里都搭配了不同部位的豬肉。特色干海椒、麻辣藤椒、秘制辣子雞等特色蘸料讓抄手更添美味。
 
  2月14日,在老顧客們的再三催促和要求下,老西門干海椒抄手店才終于開門營業。四個合伙人還專門拍了一張復工照片,發了朋友圈,紀念小店“重生”的這一天。
 
  開店第二天,他們就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。中午11點左右,一個長相斯文、大約40歲左右的男性顧客走進店里,要了2兩干海椒抄手。馬凱宇記得他,“他是我們店的常客,是華西醫院的醫生。”
 
  兩人攀談了起來。“疫情期間,他們雖然沒有在發熱門診,但也一直在醫院值班,隨時準備上一線。”馬凱宇說,得知醫生還有很多同事在值班、吃飯不方便時,他立刻煮了200多個抄手,跟著這名醫生一起打包送了過去。
 
  “我們能夠安全地在家,開店,都是因為他們在一線頂著。”馬凱宇說,他希望能通過這些自己包的抄手,表達一點心意。原本他們還想把抄手送到武漢,讓戰“疫”一線的醫護人員嘗嘗,想了想有許多不便,“還是不給國家添麻煩了。”
 
  一名附近派出所的民警也引起了馬凱宇的注意。“他穿著制服,很容易辨認出來。”門店復工以后,這名警察一周至少要來4天,但每次都吃得很急。馬凱宇問清楚他工作的派出所的位置后,又煮了一大鍋抄手送過去。“他們沒時間來吃,我們就送過去。”
 
  一名居住在附近的3歲多的孩子也是店里的常客。馬凱宇說,孩子的父母曾經帶他來吃抄手,恢復營業第二天他們就來了。“我們家的抄手個頭比較大,孩子一口氣吃了5個。”
 
  欒福德的哈爾濱餃子店剛恢復營業不久就來了一個“大胃王”。“那是一個中年男人,聽說話像本地口音。”欒福德說,鮮肉餡兒,韭菜餡兒,酸菜餡兒,他把特色的全點了一遍。“一邊吃一邊說‘好久沒吃上了,好吃,好吃’。”最后結賬的時候,欒福德算了一下,這名顧客吃了60多個餃子,足足有3斤!這是他開店2年以來遇到的吃得最多的客人。
 
  抓緊時間提升餐飲品質
 
  受疫情影響,有一部分小餐館面臨生存壓力,但他們相信,疫情總會過去,提升餐飲品質才是生存的法寶。
 
  3月7日下午2點半,過了午飯時間,送走了客人,欒福德和媳婦才開始吃飯。端著碗的手上不僅有面,還有繭子。“以前在哈爾濱老家種地。”欒福德說,種地不賺錢,考察了多個地方后,他們最終留在了成都。“健康證、營業執照辦理、租房都很順利。”欒福德說,“這座城市對外來創業的人挺友好。”濃濃的東北口音里自帶三分幽默,口罩上面是大大的雙眼皮,眼角嵌著三條皺紋。
 
  之前生意好的時候,2人一年能賺二三十萬。受疫情影響,現在剛剛能收支平衡。年近五十的欒福德說,去年女兒已經上了大學,他打算再干幾年就退休了。一家人已經在成都東門買了房子,他們喜歡這里,希望能在這座城市養老。
 
  同在一條街的曉友燒賣店的老板、90后吳友和父母則計劃著趁這段時間生意比較清淡,再改進改進自家招牌小吃的口味,等生意好起來以后迎接更多客人。
 
  去年10月,吳友提議在成都開一家餐飲店,租金加裝修用去近20萬,吳友自己出資了一部分,老兩口也“入了股”。“原本這錢是打算給他娶媳婦用的。”老吳說,但他知道,兒子是有想法的人,“他想干出點事業。”作為父母,他們想成全他。
 
  動畫風格的菜單,可愛的白色小方格墻磚,這家店憑借年輕的設計和招牌產品——曉友燒賣,很快在大眾點評上占有一席之地,成為光華小區快餐熱門榜第一名。其中,點贊最多的一條評論是“老板很喜歡聽大家給點意見,并且一直在改進當中。”
 
  沒想到,生意剛剛起步,就遇到了疫情。老吳說,恢復營業后由于暫不能堂食,店里的顧客數量銳減,一天往往只能接到幾單外賣。3月,眼看房租就要到期了,去年投入的成本還沒收回來。1個月1.2萬元的房租和水電費讓他們倍感壓力。老吳看得出兒子的焦慮。
 
  說著,2名客人走進店里,點了一份咔餅,一碗豆腐腦。老吳從蒸籠里夾出一個熱氣騰騰的咔餅,把剛切好的牛肉伴著新鮮的香菜夾在中間。“我們的牛肉都是買的很好的牛肉,吃過的都說味道正宗。”一向不太善于表達的老吳也向客人主動“推銷”起來。
 
  老吳說,兒子打算換一個小點的門面節約成本,他贊同這個想法。“店面小點不要緊,疫情總會過去。只要我們的東西味道巴適,人家愿意來吃,就一定能挺過去。”(郭靜雯)

‖ 推薦專題

微信掃碼
網頁右上角按鈕分享